索引号 | 11610424305359858H/2024-0066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乾政发〔2024〕1号 | 发布机构 | 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4-01-09 | 有效性 | |
主题词 | 知识产权强省 |
政策图解:《乾县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实施方案》
乾政发〔2024〕1号
乾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乾县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实施方案》的通知
城关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乾县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乾县人民政府
2024年1月9日
乾县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全面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加快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县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为主线,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水平,为推动乾县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5年,全县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显著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顺畅运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有效开展。全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件。
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市前列,制度健全、保护有力、运行顺畅、服务便捷、文化浓厚、开放合作的知识产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制度机制,推进全县知识产权治理能力现代化。
1、构建规范系统、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围绕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基础制度建设。构建适宜有效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制度体系,打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落实的高效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用法执法能力提升,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2、构建公正合理、平衡包容的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在制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创投融资、科技进步、人才吸引等政策中,突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价值和保护效能的鲜明导向。坚持严格保护的政策,不断优化完善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艺术等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转化利用。
3、构建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管理体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县、镇两级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优化县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围绕乾县《“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强镇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衔接知识产权创造主体,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主体的创造能力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协调发展。
4、构建科学高效、结构完整的评价机制。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转化、运用水平评审、评价、认定机制,形成知识产权评价、统计分析驱动模式。通过评价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有效使用和价值提升,促进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化建设,激发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保值和运用中的许可转让、投资融资效能。鼓励知识产权组织制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促进知识产权策划、立项、研发、获取、运用、维护、转受让合同、保密等管理改进工作。在区域重要项目立项、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促进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和快速发展,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
5、培育知识产权高标准创新动能。围绕知识产权资源优势,高质量推进、优选培育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聚焦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纺织、医药产业等重点产业,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转化、保护、示范;立足乾县历史文明古城、积累的众多知识资源和现代发明创造成果,挖掘知识产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及保护技术。促进作品、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现代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技术的知识产权创造。鼓励乾陵开展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创新;发挥农工商一体化特色优势知识产权要素的作用,促进优质小麦、玉米、果业栽培、蔬菜种植等知识产权要素挖掘,形成农林养殖业知识产权要素体系。建设完备的工业体系,聚焦食品、装备、医药、纺织等支柱产业,形成工业知识产权要素体系。
6、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发展。围绕乾县支柱产业及在咸国家战略项目,发挥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力量的作用,加大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基础核心领域的科技研发、专利创造和储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重点产业链以及核心技术“卡脖子”等关键领域培育高价值专利。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发展品牌经济。聚焦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药产业等重点产业,建立知识产权直通车转化通道,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服务体系,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衍生产品开发,彰显文化强市影响力。鼓励支持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挖掘和培育更多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
7、促进知识产权价值高效能运用。推进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改革,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积极发挥专利导航在区域发展和政府投资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中的导向作用,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引导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支持专利开放许可,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能。加大对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的优秀专利项目奖励力度。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发展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8、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率市场运营。组织参与“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积极推荐争创“知名品牌”“创新品牌”“优秀品牌”“陕西精品”“陕西好商标”。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整理、挖掘具有传统优势和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历史传承技艺、绝技秘籍,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植物新品种、传统知识、老字号等知识产权保护,力争在生态农业领域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标准体系的有机结合,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发掘传统知识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资源的版权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平。
9、促进知识产权高科技创新发展。以乾县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导向,加强产业体系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统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企业培育库企业”等创新主体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引导激励企业集中力量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培育更多依靠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优势企业、示范企业。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
10、推动知识产权高水平项目培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县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贯标企业、优势企业、示范企业梯级培育工作,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专利密集型企业,将培育企业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着力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1、强化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能力。制定乾县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加强与陕西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陕西省知识产校大数据服务平台、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西安)试点平合和陕西版权贸易平台等服务机构合作,逐步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开展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精准帮扶行动,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建设产业链知识产权数据库,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加大食品、装备、建材、医药、纺织等产业链专利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建设乾县知识产权专家人才库,为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实现产业链知识产权专家人才和服务专员全覆盖。加快服务机构建设,引进高水平服务机构,推行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自律机制。
(三)提升保护效能,构建新生态和营商环境新格局
12、健全公正高效的司法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诉讼证据规则、裁判方式等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推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 审判工作。依法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庭审理“云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工作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批捕、起诉工作集中管辖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办案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官、检察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加强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提升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
13、健全便捷高效的行政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与案件查办能力,强化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的行政执法、行政裁决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加强版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工业、农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强中医药典秘方诊疗诊治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价值专利、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商标使用监督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14、健全衔接顺畅的协同保护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街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体系,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建立仲裁、调节优先推荐制度。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促进形成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地、流通地、销售地查处侵权违法行为联动保护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主体自我保护机制建设,融合建立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确保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预防风险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
15、健全社会共治的维权援助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产业集聚区、各类科技示范园区、重点行业、大专院校及社会基层管理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组建知识产权集中管辖“三合一”审判庭,设立专利侵杈纠纷行政裁决口审庭,组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乾县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团队,不断完善涵盖司法保护、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和公民诚信等环节的维权援助体系。
(四)营造人文环境,高品质打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高地
16、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倡导创新文化,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大力倡导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风尚,培育新时代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典型企业的宣传,弘扬诚信理念和契约精神。建立健全政府活动宣传、媒体传播报道、学界文章影响等相促进的知识产权传播矩阵。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全县普法重要内容。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持续提升青少年知识产权意识。
17、强化知识产权人才支撑。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知识产权培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战略布局,集聚高端人才,建设人才高地,打造知识产权人才资源优势。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参加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我县培养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初、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积极组织外出参训,为企业培养懂技术、懂法律、会运营、熟悉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人才。
18、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报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加强知识产权文化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合,培养公民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习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专利周、科技之春等重要节点,广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建设知识产权教育基地,拓宽社会公众知识产权视野。推动知识产权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度。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县知识产权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各镇办、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本方案实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规划相关政策相协调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要求有效落实。
(二)加强投入保障。完善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财政投入保障体系。坚持每年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工作,综合运用财税、投融资等相关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引导各类资源按照方案确定的方向高效配置。重点支持知识产权工作,扶持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等。将专利等知识产权指标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科技进步奖评定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考核督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跟踪监测本方案实施效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查检查。各镇办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附件:乾县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任务分工表.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